村网通总站 隆发村 longfaljm.nync.com 欢迎您!
2017-04-24 08:57:05 来源:农记 点击:280
现在农村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在生产经营方式上也有了极大的变化。我们都知道,过去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之下,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而现在在农村普遍存在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等团队化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农村的经营方式已存在个体、集体、团队等多元化的经营,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
纵观现在的农村,但凡比较富裕的地方,其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一个比较多而且管理较为到位,运营也较为正常的地方。在以市场为主导的今天,农民单打独斗已经不具优势了,要想利用好自身的那一亩三分地生产出最大的价值,必须要相互整合资源,让生产要素重组,通过抱团取暖才能抵御得了来自于市场的风险,才能与市场有深入的接轨。而对于农民来说,这样的资源整合最优路径,那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但是说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为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管理不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假合作社”、“死合作社”、“空壳合作社”等问题,又由于合作社自身运营上存在的管理不民主、经营上资金短缺,经济上实力薄弱等问题,让很多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直在持怀疑观望的态度。更有人将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合作化时期的合作社相比较,未看清楚两者之间差异的人,认为以后农村又将回到“大集体”的时代。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先来看看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所谓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每一个主体之间为了达到共赢的目的,相互整合对方的资源和能量,使实现某种目标的路径更加优化后,最终才能互利共赢。自从有了人类,无处不存在合作。而最初提出合作社这个概念的并非中国,而是在19世纪的欧美国家。在中国,20世纪初也有合作社出现,农民合作社也短暂出现过,因为当时对于要啥没啥的农民来说,缺乏资源,没有合作的基础,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从合作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在50年代中期全面完成土改以后,由于刚解放,农村生产资料匮乏以及部分人缺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所以成立了互助合作社,一方面解决了生产问题,另一方面又在农村供销社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
其次是在大集体时期。这个阶段是实行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化,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合作,不管是从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上,还是从决策以及分配上都带有些“强迫”的意思。这样一来就违背了农民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最终造成“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最后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再次就是自八十年代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以来,直到现在的由民间自行发展起来的各种专业合作社。而当前的这种由民间自发组成的合作社与此前的合作社有什么区别呢?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第一阶段的合作社,是要把刚分到户的私有土地改造成为集体所有制,把家庭经营改造成为集体经营,经营怎么样,似乎和农户个体没关系,那是集体的事。而现在则不同,因为农户是用承包地入股合作,相当于股东,经营得怎么样,和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这就倒逼大家积极的去想对策,想方法把合作社经营好。
B以前的那种合作社,实际上不存在经营问题,只有生产上的问题,生产多与少,是在上级指令下进行,要你完成多少你就完成多少,而生产多与少个体没有直接责任,所以没有生产积极性。而当前的合作社,是由于农户分散型的经营无力对抗来自于市场的风险,所以需要把大家的资源整合起来,而要不要合作,完全取决于农户自愿,怎么经营,也是农户说了算,没有来自行政层面的指令,只有来自市场的方向调整。
C以前的合作社实际上也是政社合一,既是经济组织,也是行政管理组织,话语权与经营的主动权不在农户身上。而现在的合作社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经济组织,经营主动权在农户身上,政府层面只是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资金上加以扶持,也就是说现在的合作社是完全的市场主体,是一个具有自主、自治、独立的经济组织。
D过去的合作社离不开政府的强行推动,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制度创新,它有其特殊历史背景。而现在的合作社,不存在政府的强制性推动,更多的是农户根据市场的诱导自我创新的合作经营方式,政府层面只是通过采取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的方式加以引导。所以,在经过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实践这么多年后,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分散经营已经解决不了农业向商品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只有新时期的合作社让农户抱团发展才能让农业有质的提升,农民能通过农业生产的收入才能进一步提高。